《匠人魂》#09 一鳴鑼聲三代響

位於 #宜蘭市區 的林午鐵工廠,從日治時期由 #林午師傅 與其兄弟三人共同創立,前身是軍方指定維修廠,以修兵器、製作耕耘機、車床等工具為主。因緣際會之下,林午的好功夫,連客戶壞了的銅鑼都能修,「#林午鐵工廠」的鑼聲從此響起。林午鐵工廠的第二代師傅:林烈旗師傅三兄弟,承襲林午師傅手藝,以筋肉氣血之軀,將氣力灌注銅片之上,賦予其精巧的音高差異,將生冷的金屬轉化為手工藝術。現今在台灣,逾八成北管、陣頭用的鑼、鈸都出自林午鐵工廠,許多國內著名表演團體,使用的銅鑼也紛紛指定由林午鐵工廠來造,甚至曾接過 #西藏#印度,遠至 #阿拉伯 的外國訂單。除此之外,林家更發現了突破鑼音障訣竅,從此製作的銅鑼面積越來越大,屢屢刷新大鑼的直徑面積,民國81年,林家曾為 #鹿港天后宮 打造直徑230公分,重400公斤的大銅鑼,更列入 #金氏世界紀錄。如今,林烈旗的長子林浩賢也將於研究所畢業後,接棒為 #第三代傳人,林家三代至今近七十年,始終堅持手工製作,成為宜蘭重要的民俗工藝傳承者。

 

多雨的蘭陽平原,飄蕩著氤氳溫軟的氣息,柔軟的山海盛迎太平洋的曙光,熱鬧的宜蘭市區,在人車行走的小鎮喧囂裡,有著時高時低、綿延不絕的鑼音,溫柔應和著街道上遊人如織的身影。

位於宜蘭市區的林午鐵工廠,於民國38年,由林烈輝的父親林午和伯父、叔叔三人共同創立,一開始以製作耕耘機、車床等工具為主。76年,林烈輝跟父親、弟弟們一起完成北港媽祖廟訂製當時台灣最大的六尺銅鑼,展開林午鐵工廠製作銅鑼的開端。之後陸續創下紀錄,挑戰鑼聲音域與量體延展的可能性,在工廠中漫步一圈,舉目所見,滿是林午鐵工廠數不清的匾額。

09-1.jpg

09-2.jpg

09-4.jpg

09-4.jpg

林午鐵工廠在60年代突破音質障礙,以優質進口銅片替換鐵片,透過繁複的製鑼工序,一敲一擊鎚製出台灣本土銅鑼穩沉悠揚的音質。經嚴密敲打的銅片,密度提高,音色渾厚,每一面鑼都得經歷四、五千下的鍛槌,才能進到調音階段。唯有經驗豐富的師傅才能自敲鑼的聲響中,憑藉經驗技巧,在絕對音感的拿捏之際,找到最完美的聲情演繹。

林午鐵工廠的第二代師傅:林烈旗師傅三兄弟承襲林午師傅手藝,以筋肉氣血之軀,將氣力灌注銅片之上,賦予其精巧的音高差異,將生冷的金屬轉化為手工藝術。「要花全身力氣使勁打,腰酸背痛,但是現在做這些創意作品很有趣。」林師傅這樣分享著。甚至曾接過西藏、印度,遠至阿拉伯的外國訂單,還有印度人請他們做的銅鑼還要求刻上古印度文。在鑼心、鑼面和鑼邊用鐵鎚敲打出手工藝術的痕跡而成裝飾花紋,更是不斷嘗試修正後,才能有如此呈現。林烈旗的長子林浩賢研究所畢業後,亦接棒為第三代傳人,傳承家族使命,投身進入銅鑼製作中,為宜蘭當地的文化資產,開啟新一頁序曲。

自招牌到打擊樂器,從台灣到世界各國,林午鐵工廠所製的作品不斷超越自我,登上世界舞台。林午鐵工廠除了不斷挑戰自己製作越來越大的銅鑼以外,也與其他藝術家合作,讓製鑼的職人精神,穿越時間的限制,打破地域的疆界,透過聲聲如浪的鑼聲,向世界展演遞進。

09-5.jpg

09-6.jpg

09-7.jpg

09-8.jpg

09-9.jpg

09-10.jpg

arrow
arrow

    Gi-Chi!吉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