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賞幸福-原鄉武塔社(Buta)
原鄉原鄉,原來是故鄉,原來緣自故鄉,原來有緣自故鄉;
武塔武塔,武藝是山塔,武藝習於山塔,武藝習得高山塔 !
當初師專剛畢業時(民國66年)即被分發至原鄉的南澳國小服務,當時蘇花公路只有單線通車,
經過每一個休息站都要受到管制,北迴鐵路也一直到民國69年才通車,因此留在學校的閒暇之餘
,就會到南澳鄉各部落繞繞,一則熟悉原鄉的地理環境,二則了解當地的民情習俗。為了利於溝
通也因而跟小朋友學會了幾句初淺常用的原住民泰雅語,利用他門的母語交談,感覺上親切方便
多了,甚至有時候部落居民都會誤以為我是原住民,真有"我們都是一家人"的feeling,其樂也
融融。
如今事隔三十多年(將近四十年),再度造訪南澳原鄉的武塔社區倍覺親切,有種回到故鄉的
情懷!
武塔社(Buta)
最早遷來武塔村者為上武塔社的塔拉罕人,其社原居大南澳南溪上游左岸,因沿岸常遇到暴雨
肆虐,乃遷往大南澳南溪右岸與合流溪合流處西南方約四公里處,其地被稱為新武塔。大正四年
(西元1915年)為獲得平地的利益,開始有族人遷往卡拿蘭( Kanalan ,今鹿皮地方右下方的平原
,今金岳村),後因瘧疾,有些族人移居柑仔頭( Baxallan ,今碧候村。光復後,於民國 43年(西
元 1954 年),由村長張木華(Ukkan-poyae)率領社人共35戶214人下山定居 。
武塔社區的精神堡壘-勇士喜獵歸來 ↓
帶著獵狗,是為了果腹,為了防身 ↓
勇士射溪(射向獵食的西邊) ↓
社區的堤防也充滿原鄉色彩 ↓
喜獵山豬欣晚宴 ↓
社區的任何裝置既使是從河床撿拾而來,隨手皆藝術 ↓
貯藏物品的屋舍還保留幾十年前的鐵皮屋 ↓
愛在原鄉,寫在牆壁 ↓
原鄉族人的心靈寄託,信仰之所在 ↓
粉特別的山地釣場 ↓(達樣的意思就是泰雅族)
武塔社區靠蘇花公路的路口有一家知名的-葉家歡剝皮辣椒 ↓
充滿靈毓之秀的武塔國小 ↓
原石堆砌的校門 ↓
蒼鬱的原味長廊 ↓
校園中的綠色隧道 ↓
幽雅的校園,可惜學生數不多 ↓
堆起兒時記憶的石墩 ↓
原味走廊 ↓
青石倚綠茵 ↓
余憶童稚時 ↓
"健康、樂群"到哪裡都需要 ↓
原味班級牌 ↓
校舍平面圖 ↓
志氣比山高 ↓
上進,尙勁 ! ↓
靜謐的校舍 ↓
彎藤老舍就是家 ↓
健康-有活力;自信-有競爭力 ↓
離開武塔部落,到南澳車站 ↓
再回味社區耆老認真地教學生學習傳統的編織 ↓
孩子認真的學習,只因為傳承 ↓
認真地教 ↓
快樂地學 ↓
原住民的典範-前頭城國中曹校長退休後回鄉定居 ↓
泰雅的標準服飾 ↓
蘇花公路改善工程(蘇花改)刻正悄悄地進行中,在武塔截彎取直打通隧道 ↓
幸福在哪裡?
幸福是沉浸在那原鄉原味的初衷。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