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秋靜: 書籍如何成為心靈解藥( How books can open your mind
)

 

要是你兒時的夢想沒有成真會怎麼樣?

隨著卜秋靜適應了在美國的生活,她向書籍尋求心靈解藥,為自己開闢一條新的人生路線。

在這個真實的、令人愉悅的演說裡,她向我們分享了她獨特的閱讀方法,還有書籍的神奇力量。

卜靜秋說到:

七十年代時 我在中國湖南練過兩年體操 當我上小學一年級時 政府想讓我轉學去體校 一切免費 但我虎媽說「不行」 我父母希望我長大後 像他們一樣當工程師 在文革中倖存下來後 他們堅定地認為通往幸福的路 只有一條 即是一個穩定高薪的工作 至於我喜不喜歡那個工作並不重要

 

但我的夢想卻是成為黃梅戲演員 那是我在彈假想的鋼琴 戲曲演員必須從小開始 學身段功夫我想盡了一切辦法 希望能去黃梅戲學校 甚至寫信給戲校校長 和一個電台節目主持人 但沒一個大人喜歡那個主意 沒一個大人相信我是認真的 只有朋友們支持我 但他們也是小孩 和我一樣無能為力 十五歲時 我知道自己要學戲已經年紀太大 我的夢想再也不能實現 我擔心在餘下的一生裡 自己的使命 就是得到些二流幸福而已

 

那太不公平了 我暗下決心要為自己尋找另一個使命 周圍無人賜教?沒什麼大不了 我從書中學習

 

《傅雷家書》滿足了我對長輩教誨的期盼 寫書的傅家是一個作家、 音樂家薈萃的家庭

 

我從《簡愛》這本書中找到了 獨立女性的榜樣 儘管儒家傳統教人聽話順從

 

我從《效率專家爸爸》這本書中 學會高效率

 

這幾本書燃起了我對出國深造的渴望

 

(《三毛全集》、 南懷瑾的《歷史的經驗》)

 

我1995年來美國 在美國我首先讀什麼書呢? 當然是中國的禁書 《大地》講的是中國農民的故事 真實得不方便用來做政治宣傳, 懂了吧 《聖經》很有趣,但也很奇怪 (笑聲) 那個話題他日再聊 但十誡中的第五誡給了我靈感: 「你應榮耀你的父母」 我心裡一動,「榮耀」不等於 而且遠勝於「服從」 它成為我爬出 儒家負罪感的工具 讓我重建與父母的關係

 

來到一個新文化環境 也促成我比較閱讀的習慣 它讓人讀得更深刻 舉個例子,第一次看到這幅地圖時 我覺得它有些怪 因為這才是中國大陸學生 從小到大使用的世界地圖 我之前從未意識到 原來中國不一定非要位於 世界地圖中央 原來地圖帶著某種視角 比較閱讀並不新鮮 它是學術界裡的一種標準做法 比較文學、比較宗教學 甚至成為專門的研究領域

 

對比對照讓學者們 對一個課題有更全面的了解 我琢磨著,既然比較閱讀對研究有用 為什麼不把它用於日常生活中呢? 我開始把書成對來讀 它們可以是關於 (《本傑明•富蘭克林》、 《約翰•亞當斯》) 同一事件的不同當事人 或兩個有共同經歷的朋友 (凱瑟琳·格雷厄姆的《個人歷史》、 巴菲特傳記《雪球》) 我還把故事相同但 文體不同的書做對比 (《聖經》、小說《羔羊》) 或對比那些來自不同文化的相似故事 象約瑟夫·坎貝爾在其傑作 《神話的力量》中所做的那樣 舉個例子,耶穌和佛祖 都經歷了三大誘惑 耶穌經歷的是 經濟、政治和精神誘惑 佛祖經歷的則都是心理誘惑 慾望、恐懼和社會責任 — 有意思

 

如果你懂外語 把你喜歡的書的兩個語言版本 對比讀也很有意思 (托馬斯·默頓翻譯的《莊子》、 阿倫·瓦特翻譯的《道德經》) 人們常說翻譯總有缺失 我卻發現翻譯也可以帶來收穫舉個例子,是翻譯使我意識到 原來中文「快樂」一詞的字面意思 可解為「快速歡樂」,呃!中文「新娘」一詞的字面意思 可解為「新媽媽」,天啊! (笑聲)

 

書已成為我與古人今人溝通的 一個神奇門戶 讓我再不會覺得孤單無助 與其他人的苦難相比夢想破滅算不了什麼 我漸漸意識到 美夢成真並非夢想的唯一目的 它最重要目的是讓我們 與夢想來源的地方 熱情來源的地方和快樂來源的地方 保持聯繫 哪怕一個破滅的夢想也能讓你做到

 

因為書,我今天得以在此 在大部分時候,快樂地活著 生活的目標和意義重新變得明確 希望書永遠與你相伴

 

謝謝(掌聲)

 

謝謝(掌聲)

 

謝謝(掌聲)

 

 http://www.ted.com/talks/lang/zh-tw/lisa_bu_how_books_can_open_your_mind.html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書籍如何成為心靈解藥
    全站熱搜

    Gi-Chi!吉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